為什麼茶會澀?完整解析茶葉中的苦澀來源與品飲技巧
茶葉的苦與澀,是許多茶友經常提出的疑問。為什麼某些茶入口即苦?又為何有些茶喝完會讓舌頭發澀?本文將從茶葉的成分、生長環境、加工技術與沖泡方式等面向,帶你深度了解茶會澀的原因,並提供改善建議,讓每一口茶都更順口、柔和。
茶澀的主因:鞣質與茶多酚
茶葉中的澀味,主要來自「鞣質」與「兒茶素」等多酚類化合物:
- 鞣質:具有收斂作用,與口腔蛋白質結合會產生緊縮、乾澀感。
- 茶多酚:含有兒茶素,具抗氧化力,也為茶湯帶來苦澀與清爽感。
這些成分在適量下能提升茶湯的層次,但若過度釋放,便會讓茶湯過於苦澀。
造成茶澀的 5 大因素
- 茶種與品種:如小葉種茶多酚含量較高,容易澀;台茶 18 號(紅玉)則較甜滑。
- 採摘時間與嫩度:春茶芽嫩、澀感低;老葉含鞣質高,更澀。
- 生長環境:高山茶因氣溫低、生長慢,苦澀物質累積較少;低海拔茶較澀。
- 發酵與焙火程度:發酵能減少澀味;中重焙火也有助於柔化口感。
- 沖泡方式錯誤:水溫太高、時間太久都會釋放過多鞣質。
改善茶澀的實用技巧
- 避免使用 100°C 沸水,建議 85~90°C 為佳
- 控制首泡時間在 30~60 秒內,之後可依口感遞增
- 選擇春摘嫩芽、輕發酵的茶品(如清香型烏龍)
- 重複沖泡時注意滋味變化,當茶湯轉澀應及時停止
茶葉中的鞣質含量比較
| 茶類 | 可溶性鞣質 | 不可溶性鞣質 |
|---|---|---|
| 綠茶 | 5–10% | 10–15% |
| 紅茶 | 10–15% | 15–20% |
| 烏龍茶 | 15–20% | 20–25% |
常見問題 QA
- Q1:茶葉為什麼會有苦味?
- 主要來自兒茶素與咖啡因,與品種、焙火、泡法都有關。
- Q2:怎麼分辨苦與澀?
- 苦是味覺刺激,入口即感;澀是觸覺反應,喝完嘴巴乾緊。
- Q3:是否苦澀=不好喝?
- 不一定。適度的苦澀可以增加回甘與層次,是許多老茶與高山茶的特色之一。
- Q4:哪裡可以買到不澀的好茶?
- 點此前往 BESTEA|天下第一好茶官方網站
結語:學會平衡,讓每一口茶都更美好
茶會澀,是自然風味的一部分,不必懼怕。透過正確的泡法、品種選擇與環境了解,我們可以擁抱澀味中蘊含的層次與養分。下一次泡茶時,不妨試著調整時間與溫度,說不定就能品出前所未有的柔滑與回甘。
👉 延伸閱讀:為什麼茶會有苦澀味?